小学阶段,许多孩子的文章处于止步不前的境况,读起来比较平淡,孩子的写作状态也显得有些疲软。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如何应对?资深语文教师结合自己的一点教学经验与大家作个交流,期望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   突破作文困境,先过语言关   语言是孩子们表现出来的最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够好,会导致孩子作文状态的疲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句不通顺,掉字现象较为严重;   2、错字较多,而且改正错误及查字典的意识不强;   3、语言不细腻,读起来缺乏感染力;   这三大问题中,前两个问题会影响作文的第一印象,第三个问题则会导致作文缺乏闪光点,缺乏可读性,建议用以下方式来解决:   前两个问题,建议用两种方式来解决:   1、写完作文后,大声朗诵。通过朗诵是可以在语感中找到这些失误的,这样便于纠正;   2、面对面纠错。家长在家检查孩子作文,发现错字现象当面纠错,督促孩子自己查找字典解决问题。   第三个问题突破起来最难,个人觉得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是三步法:   1、第一步:阅读、理解经典而细腻的文章式段落;   2、第二步:找到语言的写作技巧或范式;   3、第三步:现场模仿,大胆尝试,并对比分析。   这样的方式多适用于集体教学,若有条件也是可以在家里尝试的。若不能尝试,培养孩子的精读意识就很必要了。精读就是要多品读语言,不能只关注情节,好的段落可作一些剪贴和摘抄,对有强烈吸收心理的孩子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