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素描 [南京]雷传桃 作为半程马拉松的“发烧友”,我深受著名作家、编剧刘震云的言传身教。可以说,他是我的启蒙老师。 事情还得从五年前说起。那天,我以南京一家杂志社编辑、记者的名义,赶到北京采访刘震云。在王府井附近的一家茶馆包厢里,刘震云动情地谈到了自己蜿蜒曲折的写作之路,以及太太、著名公益律师郭建梅对自己事业的支持。 采访即将结束,我好奇地问:“您人到中年身体不但没有发福,而且看起来健康指数很高的样子,有啥秘诀吗?” 刘震云哈哈大笑起来,他告诉我:“除了写作,我最大的爱好除了跑马拉松,还是跑马拉松……” 我这才知道,刘震云自1981年考入北大中文系后,每天早晨坚持在风光旖旎的未名湖畔练长跑,从刚开始的绕湖跑3公里到5公里,再到10公里、20公里。就这样,他成了一个业余马拉松爱好者,一跑就是30多年,基本上一天也没中断过,每次都要跑完半程马拉松。 我连称“不容易”。刘震云笑称,天天跑半程马拉松,最能诠释他一直倡导的“梦想、行动、坚持”,尤其是“坚持”二字。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一般人很难跑完半程马拉松;如果写小说、编剧本没有这股咬牙到底的劲头,遇到难关也会轻易放弃。 “我的好身体,我的好作品,都是拜半程马拉松所赐啊。”刘震云强调指出,他的好多部小说和剧本的构思都是在跑半程马拉松的过程中构思出来,并且酝酿成熟的。 为证明自己所言不虚,刘震云从手提包里取出一本影集。我翻开一看,全是他跑半程马拉松的照片。他不仅颇有专业长跑健将的范儿,而且状态极其投入,令我想到刘震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式的创作活动,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马拉松? 两年前,我所在的杂志社因经营不慎而倒闭,我失业了。当我到处求职未果之际,眼睛、颈椎、腰椎、胃部和肩周都出现了不适的症状。体检结果表明,这是亚健康,更是身体向我发出的预警信号。 “与其求医问药,不如像刘震云一样跑马拉松!处于人生低谷,或许只有半程马拉松才能帮我一把……”想到这里,我去商场买来运动鞋和运动装,开始与马拉松式的长跑结下了不解之缘。 正巧我所住的地方离龙池湖不远,绕湖一圈是3公里。我从刚开始绕湖跑上一圈,发展到后来一口气能跑上七八圈。 旷日持久的半程马拉松运动,让我一次次亲身体验到“自由呼吸,挥洒汗水”的乐趣,让我渐渐摆脱了亚健康,收获到的是身体轻松舒展、心轻上天堂的美妙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