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空间 [山东]姜仲华 “我们今天比赛的题目是太上隐者的《答人》。预备——”我和妻子站在一楼的楼梯下,四岁的女儿在我们前面,她右脚踏在第一层楼梯上,左脚放在台阶下面,回过头,笑嘻嘻地看着我们。 “开始!” 女儿赶紧爬楼,每登上一个台阶,就响亮地喊一个字:“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我上了一层,爸爸快来追我呀……”格格格格的笑声,在楼道里回荡。 我在后面提着书包,妻子提着菜和衣服,紧紧跟着。我笑着说:“山中无历日 ,寒尽不知年。爸爸又追不上啦!” 这是我们的“登楼背诗”比赛。 八年前买房子,因为积蓄不多,买了位于六层的顶楼,加上最底下的车库,等于是七楼。没有电梯,天天爬楼,我数了无数回,上楼的单程一共有156个台阶。就是酱油、醋没了,下去买,也要走一圈312个台阶。女儿降生后,每次带她上楼就成了一个问题,抱着越来越沉,越来越累。鼓励女儿自己爬楼,但她不肯,张开一双小手,说:“爸爸,抱抱,爸爸,抱抱……” 去年春天的一个中午,我在下班的路上,买了一本《千家诗》。上楼的时候,我走了两层,停下歇息,便随手打开书,翻着看看。记得我那次读的是程颢的诗: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我沉浸在清新明丽的诗情画意中,边走边默默记诵,眼前流淌着潺潺清溪,起伏着丛丛青山,秋山红叶,白云往还……诗人悠然自足的情怀感染了我。一抬头,啊,到了家门口! 从此,我把这本《千家诗》装在身上,每次上楼,就拿出来读一首。《千家诗》选的都是精短的经典古诗,我原来没有细致读过,这次因为爬楼苦旅,反而得了机会,一首一首细读了。 这天晚上,我们去楼下湖边玩,回来的时候,女儿又张开胳膊要我抱着上楼。我灵机一动,和女儿商量:“咱们来个比赛,好不好?” 女儿很兴奋,问:“什么比赛?” “咱们来背诗比赛,爸爸教你念一首诗,看看你这次上楼,能不能背过?背过,你就赢;背不过,你就输。” “好啊好啊!我能背过!”已经背过几首唐诗的女儿很自信。 “这样,你在前面走,我们在后面,我念一句诗,你跟着背,上一个台阶背一个字。” “好!”她踏上了第一个台阶,回头等着我说。 “花、开、红、树、乱、莺、啼!”我念道。 女儿迈开步子,登一个台阶,念一个字:“花、开、红、树、乱、莺、啼! ”我们在后面跟着,一气儿上了七个台阶。 “草、长、平、湖、白、鹭、飞!”又一气儿上了七个台阶。 爬到七楼,我们已经把这首七绝背了十来遍,女儿笑嘻嘻地说:“爸爸,我背背,你听听:花开红树乱莺啼……” 于是,这成了我们爬楼的功课。一句句来自各个朝代的诗,平平仄仄地铺满我们走过的每个楼梯。爬楼三年,我背过了《千家诗》的一多半,女儿背过了近百首古诗。昔日的“爬楼苦旅”,变成了“背诗甘旅”。 这天,在琅琅的背诗声中,我们一阶阶登高,到了六楼半。停下小憩,看着楼道北面大窗户的天空,女儿忽然喊:“爸爸,妈妈,看!” 啊,远空,雨后初晴的蓝天如水晶那样纯,一小朵白云像一个偷偷溜出门玩耍的小孩儿,笑盈盈地看着我们。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女儿背诵起来。以前她背过的诗句,刹那间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