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张勇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有些事,越在意,越难满意;相反,越放松,越容易成功。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诫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他的大脑里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时候球大多会掉进水里。 美国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瓦伦达,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回忆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千万不能失败。”越是患得患失,就越会把事情搞砸,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瓦伦达效应”。 岳阳楼素以深厚、丰富的文化沉积而著称于世。1961年以前,岳阳楼上悬挂的是何键所题的匾额。1932年,岳阳楼因为年久失修,已经是“墙窗瓦败,板曳窗飞,四壁空存,重门徒起”。古楼再不进行修缮,就有坍塌的可能。在当时驻留岳阳楼的道士的极力请求下,由国民政府湖南省省长何键带头发起,多方筹资3万银洋对岳阳楼进行了一次因陋就简的修葺。完工后何键题写了“岳阳楼”匾额。 1961年3月整修岳阳楼时,不少群众认为何键是屠杀工农的刽子手,尽管曾任过湖南省省长也不配为岳阳楼题匾,强烈要求更换。但由谁来书写呢?想来想去,很多人都想到了毛泽东。他既是国家领导人,又是书法大家,题过很多著名大学的校牌、报头等。3月16日,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陈赓大将在北京逝世。其胞弟陈忆吾时任岳阳县文化馆长兼岳阳楼管理所长,准备赴京参加追悼会。中共岳阳县委、县人民政府遂托他请陈赓夫人傅涯,送信向毛泽东主席求字。毛主席看后觉得岳阳楼是文物古迹,他的身份不合适,还是请考古学家郭沫若写好,于是将信转给了郭沫若。 主席点将,郭沫若压力很大,估计天天在家里练习,他写了很多张,选出三张比较满意的,装在信封里,信封上面写着“寄往岳阳楼管理处”,请毛主席从中选一张。毛主席看了,说都不好,后来看到信封上写的“寄往岳阳楼管理处”,他一圈这三个字“岳阳楼”,所以现在匾额上的三个大字,就是信封上那三个字。为什么这三个字能写好呢?就在于写这三个字时没有任何压力,完全放松了。 这不由使我想起了一个佛教故事:有个少年想成为少林寺最出色的弟子。他问大师:“我要多少年才能那么出色?”大师回答说:“至少10年。”少年说:“10年时间太长了。如果我付出双倍的努力,需要多长时间呢?”大师回答说:“20年。”少年又问:“如果我夜以继日地练习呢?”大师回答说:“30年。”少年灰心了,他疑惑地问大师:“为什么我每次说更加努力,你反而告诉我需要更长的时间呢?”大师说:“当你一只眼睛只顾盯着目标时,就只剩下一只眼睛去寻找道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