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玉奇 江苏省南通市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紫金书画院副院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自幼随著名书画家刘子美先生习画,后受教于宋玉麟先生,亲聆过李可染先生教诲,问道于宋文治、魏紫熙、喻继高等大师。出版有《佘玉奇作品集》、《佘玉奇山水画集》。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全军的书画展并获奖,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2014年1月16日在南京诸子艺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在省内外引起轰动。他创作的春夏秋冬系列,意境清和,宁静悠远。风雨阴晴系列,以心写境,以境明志。历时9个月完成的《溪山清远图》,长12米、宽1.1米,峰回路转,瑰丽葱郁。江苏省美协主席宋玉麟观后欣然题词:“玉奇有斯大作,金陵山水后继有人矣!”著名工笔画大师喻继高盛赞佘玉奇为“金陵山水又一家”。 我读佘玉奇的画,最突出的印象是:恬适。 恬适,于诗画是一种气象与境界,于人则是一种心怀与睿智。 我与玉奇相交时间不长,过往也不深,他是画坛声名鹊起的新秀,我是走不近王维的苦行学者。然隔行不隔理,我读他的画觉得很亲切,他读我的研究及诗赋也便很能够引发其美感。诗画同源,美色同性,我们在恬适之境上同归。 玉奇所用的语言是水墨,我的语言则是文字;然而,我们共同的面对,是山水。他以山水为意象,传达其玄机冥深的内心;我则从山水意象走向诗人的内心。中国的水墨山水画与中国古典诗歌一样,都以高远淡泊、恬适幽静为最高境界。 诗者,天地之心也。诗人者,必有至真之性、至悯之情、至旷之怀也。悟到诗家此三昧,如曹丕之驴鸣送葬,子猷之雪夜回舟,而诗自高妙,画自绝胜。笔者一直以为,真正的好画,好的山水画,理应是诗的,是类似诗的表现,是诗的语言,诗的情调,诗的意境。玉奇的画,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以诗入画,以诗心而做画心,重在表现其诗性精神,笔者以为,这才是深谙中国画之三昧而深得中国美学之精髓的智举。 从审美经验上看,画家如果超脱了利害和烦恼,以平和悠闲的状态而凝神专注地把握当下,便能够体悟到宇宙万物的内在体质和生命律动,其审美情感俱化为一种无为状态,与水流花开而高度默契,温润柔和地融而化之,出其神而入其化,独步千古而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玉奇的画多写幽居陋室,闲草幽篁,满纸空灵秀逸。尤其是其水墨山水画中精品,笔笔都是心灵的颤动,自性流淌,是一种充满禅意的表现方式,以饱满的禅意而表现生动的禅趣。因此,我在进入佘玉奇画展的那一刻,心中充满了诗意与法喜,恍惚是袅绕梵音,满天花雨。 当今之金陵,酒绿灯红,异常繁华。佘玉奇身居闹市而宁静淡泊,他迷恋旧式文人的那种人文情怀,醉心于内心自在的静穆淡远。但他毕竟生活在现代,他的思想和情感必然带有这个时代的烙印。因此,玉奇的作品注重个性与时代精神的妙合,赋予了山水的时代气息,折射出欣欣向荣、气象万千的局面,表现出盛世和谐的面影,也写出了人性恬适的情韵。宋玉麟先生评价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古代文人画的书卷气和新金陵画派的温润婉约在他的作品中都有体现,形式和内容结合日趋完美。”当代著名书画家喻继高先生也称赞说:“佘玉奇的作品底蕴深厚,总是表现出凝重优雅的气质和有如沉吟的诗歌般意境,这种意境是由文化积淀而形成的一种气象。”那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哟,让笔者想起了古人石涛的一段名言:“在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抉出生活,尽幅上换去皮毛,混沌里放出光明。” 佘玉奇曾经与笔者谈艺说:“艺术创造为灵性积淀,弥足珍贵。心血所赠,若心灵不通,谁又能读懂画中诗语?”玉奇又云:“我的山水画是我心灵的外露,呈现的是我对自然、对人生的理解。我的创作,是在为自己铺设通往心灵的阶梯。对山水的理解,其实就是对人生的理解,就是对艺术的感悟。”此乃探骊得珠之见也。佘玉奇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山水,恬适而幽洁的山水,诗性而灵动的山水。只有用心感悟,才能走进他的山水。 王志清(中国散文协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