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优化民生保障体系,办好办实各项民生实事,让广大群众普遍得益受惠。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工作,注重统筹各类社会群体的保障待遇,争创社保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鼓励符合条件的单位规范建立企业年金制度。
扬子晚报记者 周晓青 姚一鹤 见习记者 於苏云 通讯员 张海虹
幸福体验报告1
体验人:陈琦,居委会主任
无限接近时代进步是最大的幸福
如果幸福需要用一种表情作为标签,笑脸无疑是最好的表达。我叫陈琦,是苏州工业园区都市社区居委会主任。
7年前,我工作的单位倒闭了,年过四十的我面临着失业。当时,湖西社工委正好招聘社区工作人员,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应聘,被录用分配到了都市花园。都市社区有近50位空巢高龄老人,他们是最需要社区关怀的人。我就将这些老人的详细情况全部了解透,经常上门走访关心他们,将自己的手机号码贴在老人的家中,告诉他们:“只要有事,随时打电话找我。”
一些空巢老人虽然生活能自理,但是让他们出去买菜烧饭就力不从心了。为了方便他们不出小区就能买菜,社区引进了南环桥平价菜直销店,社区居民在小区里就可以订菜取菜,非常方便。社区还为老人开设了各种文体团队,如腰鼓队、合唱队、太极拳队、舞蹈队、时装队等,让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已经84岁的杜阿姨身体还算硬朗,周末儿女也会来探望,但是白天一个人在家还是倍感寂寞。我想如果在社区开办一个“乐龄聊吧”,让像杜阿姨这样的老人一起聊聊天解解闷该有多好。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老人们的拍手称赞。龚之璋伯伯还将家里一套带音响的55吋背投电视捐了出来。
有人说,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如果能与历史的嬗变、时代的进步紧密结合无疑是幸福的,作为一名小区居委会主任,要做的或者正在做的,便是无限接近这种幸福。
幸福体验报告2
体验人:李建明,志愿者
从农村的平房搬到城市的楼房
我是苏州白洋湾街道的李建明,今年57岁,之前在苏州化工厂工作,负责农药包装的工作,之前一家七口人住在相城区螳螂桥97号的几间平房里,如今村落改建,搬进了楼房,一家七口人住进了白洋湾富强新苑87栋两间楼房。
我出生在白洋湾的自由村,一住就是几十年的时间,在那里我结了婚,生了子,如今还抱上了孙子。因为我是长子,所以父母一直都是跟着我住的,那时候一家人四代同堂,七口人都住在自己盖的三间瓦房里,虽然面积不小,足足有三百多平方米,但是问题却挺多。最早的时候家里还没有厕所,每天早上和晚上,我们都要自己提着马桶,走上几分钟的路到河边去刷刷洗洗,十分地不方便,尤其是冬天的时候。那时候做饭也很麻烦,因为每家每户都是用灶台烧饭,要用稻草生火煮饭,灶台上的大铁锅足足有几斤重,轻易是搬不动的,每次刷锅都很麻烦。
如今搬进了富强新村,很多问题迎刃而解了。现在做饭也很方便,家家户户都通上了天然气,想做饭随时随地都能做,而且锅变小了,好掌控了,这样做起饭菜更加地顺手,炒出来的菜味道也更香了。
小区周边配套也很好,有超市、有菜场,买东西十分方便,最近的公交车站走路也只要几分钟,想想原来坐个车要走上近20分钟的田间泥泞小道,真是生活有了大变化。
如今,闲来无事,我还参加了社区群防群治志愿者队伍,义务协助小区保安巡逻,小区里哪一户家庭有事情,我都会带领队伍上门关心救助。
幸福体验报告3
体验人:苏菊泉,家长
“家长学校”架起我和女儿沟通的桥梁
自从苏州市友新街道新康社区第二届家长学校开班以来,我和辖区里100多位3-16岁孩子的父母一起,去听了两堂课,感觉到获益良多。孩子的心门逐渐打开,不再排斥我和她妈妈的“闯入”,愿意与我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亲子关系正在朝着良性方向改变,说实话,街道组织的民生项目“家长学校”帮了很大的忙。
我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苏州人,女儿今年11岁,正在小学读五年级,即将面临小升初。小学到了这个阶段,压力一下大了很多,孩子可能不太适应,导致身体和心理双重受压。最近,她的脾气好像变得很差,动不动就发脾气,甚至不想去上学。我和她妈妈由于工作的原因,对她的情况有些忽视,孩子与我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少,我们有时候根本不了解她在想什么。
我们所居住的新康社区家长学校去年开班,小区不少孩子的家长都报名参加了。今年,我和孩子妈妈商量,无论如何要抽出时间去听听课,帮助孩子减轻心理负担,走出困境。
这次的“家长学校“讲座围绕“儿童的情绪调整与行为分析”的主题,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对“儿童成长的心理特点”、“孩子、老师、家长的情绪调整”、“孩子行为评量”、 “问题行为处理”、“运用家庭融合教育调整孩子情绪”等方面进行探讨。
讲座虽然以理论为主,但专家也提供了不少操作性强的实践经验。回家后,我在帮助调整孩子情绪时,特别注意使用“旁观者—提供者—听从者—变化者”这种渐进式的转变,从而让孩子感到家长是安全的,可以信任的,才能产生“情”的触点,否则太快过渡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心理混乱与不安。
果然,孩子的情绪慢慢缓和下来,不再像以前认为父母不理解她,也能够主动与我们分享她的一些小心思。爱心教育,的确让我获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