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雷雨 汝河湾有一个百年相沿的旧风俗:大凡人丁不旺,子孙稀少的人家,喜得贵子,都要给孩子认一位干爹和干娘。而认干爹干娘的方法又十分特殊别致,名曰“闯名”。 武家湾村东头的武振周老弟兄四个,还没有一个男孩。武振周五十岁出头了,终于喜得一子,全家人那种高兴喜悦自不必说。孩子落地三天以后的大清早,奶奶抱着孙子,到村头十字路口去“闯名”。 村西头的武振波一早起来去赶集,刚巧走到十字路口,就被振周娘拦住了。老太太喜滋滋地说:“大侄儿,起得早!给我的孙子起个名字吧!”武振波不由愣住了,犹豫地说:“婶子,我不会呀!”老太太高兴地说:“好了,好了,就叫‘不会’吧!”等武振波回过神来,振周娘已经抱着孙子转身回家去了。 当年腊月二十三,正是忙活了一年的乡人们开始置办年货准备过年的时节,武振周夫妇抱着刚满月的儿子武不会和一只大红公鸡,还带着香烛等到武振波家“祭灶”来了,算是要正式举行“认亲”仪式。 武振波夫妇喜滋滋地接过孩子,抱在怀里,在祖宗牌位前点上蜡烛,焚香祷告,念念有词;武振周则端起酒杯,把酒浇在公鸡头上,大公鸡摇摆着鸡冠,两只大眼滴溜溜地转动,好奇地似懂非懂地看着人世间的这一切。孩子的四位长辈紧跟着开始给祖宗磕头叩拜,郑重肃穆,满脸庄严,颇有共同抚养幼儿在未来共担风雨培育成人的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在。礼仪完成,仍旧有一番成了自家人的寒暄家常,细致入微,嘘寒问暖,温馨的情分四处洋溢。从此,武振波夫妇就成为武不会的干爹干娘了。 当天晚上,干娘要把干儿抱在怀里,在烛光下给干儿“缘脖牵”。脖牵,是汝河湾人对项链(项圈)的一种俗称。“缘脖牵”是干娘为干儿做的第一桩针线活儿,仪式感很强,丝毫马虎不得:先要用五色棉线在孩子的脖颈上绕十二圈,打上结;再在五色线上裹上五色花布,要密密匝匝地缝匀称,弄结实;然后再系上一个和孩子生肖相同的“脖牵坠儿”。这样,总体上就算完工了。这一年是猴年,干娘给武不会系上的“脖牵坠儿”,是用香木雕琢而成的机灵乖巧的一只香猴。 干儿到干娘家“祭灶”,要持续整整十二年,每年一次,雷打不动。每次都要带大红公鸡一只,红蜡烛一对儿,还要有鞭炮香表等物件。“祭灶”时,干娘都要重新把干儿的“脖牵”用新的五色花布再缘一次,耐心细致,从不马虎。此外,干爹干娘还要给干儿一两件过年的新衣帽,一些糖果和压岁钱。武不会自从记得事情起,一年中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到干娘家“祭灶”了。因此,一旦进入腊月,就天天盼着腊月二十三快快到来啊。 干儿年满十二岁,最后一次到干爹干娘家“祭灶”,礼仪要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隆重许多。除了大红公鸡、香烛、鞭炮之外,还要备下一桌丰盛的供品,招待乡亲邻居。干娘把“缘”了十二年的布“脖牵”从干儿项上郑重其事地解下来,捧到祖宗牌位和灶王爷像前焚化,然后再给干儿换上银项圈,还要给干儿做一套新衣服。武不会十二岁那年,武振波夫妇给他打的银项圈还配了一把虎头型银锁,新衣服则是一件绿底红花的棉袍子,穿在身上,这在当时的汝河湾可真是显得十分的光彩夺目,英气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