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雷雨 本土媒体上不断传来实体书店倒闭的消息。也有人说,在互联网狂潮冲击下,不仅仅是中国特色的书店,国外书店的日子也并不好过,美国的巴诺书店不是也在收缩规模了吗。这倒让人想起传奇的莎士比亚书店来了。 在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出生于美国的西尔维亚·比奇,在巴黎受到莫尼耶书店的启发,居然就不管不顾地在巴黎开办了一家英文书店。比奇开书店,并不是着眼于营销赚钱,而只是为了与爱书人分享读书的快乐,把她认为的好书推荐给大西洋两岸的知识分子。这看似浪漫得不靠谱的想法却得到了她母亲的大力支持,母亲把自己的全部积蓄拿出来,支持女儿在异国他乡的创举。 西尔维亚·比奇把这家莎士比亚书店,营造成一个浮世喧嚣中的僻静港湾,成为各路爱书人神往的文化地标,而为莎士比亚书店赢得巨大声誉的,并不仅仅是它的图书没有标价、会员登记相当严苛、为经济拮据囊中羞涩的年轻人提供栖身之所,更是它的主人西尔维亚·比奇的独到眼光。 比如,她居然排除重重阻挠,首次出版了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这部伟大著作,当年可被认为是禁书,曾辗转多家出版社不得出版。 比奇为了扩大《尤利西斯》的社会影响,居然致信萧伯纳,希望他能够订购一部《尤利西斯》。乔伊斯判断萧伯纳绝对不会支持这一部书。果不其然,萧伯纳回信予以拒绝,言辞之中充满机智与豁达。在他看来,比奇“可能是一位年轻的野丫头,乔伊斯在充满激情的题材中掀起一种兴奋和狂热,这一下子把她给迷惑住了”。 莎士比亚书店在开业22年之后,遭逢了二战,巴黎陷落,纳粹嚣张跋扈,书店被迫关门,而比奇也被投进了集中营6个月。她的厄运,居然是因为德国军官要买《芬尼根的守灵夜》,而这位骄傲的书店主人居然说“您不配读它”。 战火纷飞,人心惶惶,危巢之下,岂有完卵?战后,比奇对再开书店已经意兴阑珊了。说了这么多,比奇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容颜啊?请看海明威的描画:她“有一张生动的如同雕塑般轮廓清晰的脸,她褐色的眼睛如同小动物般充满活力,又如同小女孩般充满快乐,她的波浪般的褐色头发往后梳,露出她漂亮的前额”、“她的两条腿很漂亮,她善良,愉快,非常有趣”,海明威说这番话的时候,比奇已经去世两年了。 比奇离开这个世界虽然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但她的自传《莎士比亚书店》却有多种版本广为流布。莎士比亚书店经比奇生前授权,转给了一个名叫惠特曼的人。享年98岁的惠特曼在2011年去世之后,他的唯一女儿接掌莎士比亚书店,风格依旧,而且与时俱进,书店还安装了电话、电脑和信用卡付款机,还建立了书店网站。有意思的是,这个女子的名字唤作西尔维亚·比奇·惠特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