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孙道荣 同事的孩子要上小学了。新生报到的第一天,学校就安排了一场特殊的考试。考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开卷第一题是这样的,“你家的藏书大约有多少册?”同事大约估了个数,总有一百来册吧。这些年,同事的房子越换越大,但曾经梦想的书房,却最终泡了汤,不是没有房间,而是他觉得不需要书房了,现在谁还正儿八经地坐在书房里看书啊,要想了解信息,电脑、手机里到处都是。同事在答这道题时,内心里忽然有了一点说不出的滋味,想一想,差不多已经有好几年没逛过书店了,也没有认真地读完一本书了。 以为随便填个数字就完了,没想到紧接着的第二题竟然是,“其中哪些书是你读完的?你最近在读的是哪一本?请你列举几本你所看过的书的主要内容。”同事事后回忆说,答这道题时,他的额头不自觉地渗出了细细的汗珠。他觉得无论是作为父亲,还是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都很惭愧。这些年,自己真是没心思完整地读过一本书了。 同事说,答题时,他留意了一下身边的家长,也一个个抓耳挠腮的样子。 有几道题,同事印象很深刻。“你陪孩子去过哪些地方?”“每周有几天,你能和孩子共进晚餐?”“你最欣赏自己孩子身上哪些优点?”“如果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哭闹,你会怎么处理?”“你经常和孩子谈心交流吗?” 这是一场没有评分,也没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但它让家长们切身体会到了,教育的的确确不仅是学校的事,也不仅是孩子的事,而是包括家长在内的每一个人的事。 同事感慨说,孩子入学第一天的那场考试,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作为父母,你是给孩子加分,还是减分,真的很重要。 没错,“拼爹”差不多是个反义词,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孩子懵懂之初,“拼的还真是父母”。 这个“拼”,不是拼你的门路和关系,也不是拼你的财富和能量,甚至也不是拼你为孩子付出了多少,拼的是,你是不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父母,你是不是一个以身作则的好榜样?拼的是,你是不是和他建立了一个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拼的是,你为他打下了怎样的基础,你为他指明了怎样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