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下我收藏的两把紫砂壶: 大樱花壶,特拼紫泥,周宁华制,1980年代出品。周宁华当时在紫砂一厂成型一车间,该车间主要生产礼品壶及出口壶。这把壶是我在1989年托人在紫砂厂里找厂长批条子才买到的,好像是廿多块钱。竹段壶,普泥,无底章,只有盖章楷书“玉琴”,一厂1970年代出品。这种印章并非为砂壶雅事,当时只为茶壶烧成后问责而为。此壶是我1992年在南京朝天宫地摊买的,五块钱。 这应该是两把极普通的壶,我把它贴在这里,主要是想用来说一个事。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紫砂壶原料的事,沸沸扬扬,化工料、原矿、毒壶成了每位壶友不得不关心的问题。 化学、化工曾经是、现在还是我们这个时代进步、现代化的标志,百年前的国人,曾经为中国人自己能用化学方法提炼生产出"佛手牌"味精而欢呼雀跃。一两百年以来,化工已浸透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注目所及,我们的衣食住行,几乎找不出没有不涉及到化工的东西。 回头看当年在紫砂原料中拼入二氧化铁之类的化工原料,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审美需求。如上述大樱花壶,只有手艺好的工人才能用拼紫泥料来做出口或礼品用的壶(因为在那个年代,化工的成本较高);而那把竹段壶就是由普通的工人用普泥(普泥,即普通的紫砂泥,不拼化工料)来制作的低档茶壶。 我们今天已不是穿着土布衣服、打着纸阳伞的时代了,我们穿的衣服没有一件不是用化工颜料加工的,它们每时每刻都和我们的皮肤亲密接触,我们用的瓷质餐饮具,没有一件不是用化工的方法配制的,我们每天用它们来盛饭、盛菜,饮水。 我们这个时代崇尚光鲜亮丽。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不单单在紫砂壶因为要上架就亮丽而使用配料。 如要检讨必须检讨我们这个时代。上海的江晓原,写了一本名叫《温柔地清算科学主义》的书,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每个国家,每个行业早已为化工、化学的使用标准、数量设立了严格的行业标准。几十年来,按照行业标准配制的紫砂产品无论是内销还是出口,从未有人提出疑问,也从未发生过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案例。 只是人类自己,由于高速的现代化进程,对越来越异化的自己开始怀疑、担忧,开始怀念人类童年(原始)时代使用最多的木头、石头、陶器,试图从中找到属于人类灵魂的寄托,近年来在我们的家居装修中频繁使用的木、石、陶便是此意。 我们欣赏紫砂壶的质朴、本色,也应该是这种思潮不自觉的流露。 但是在这廿一世纪高度商品化的时代,当我们还没有清算我们生活中林林总总的科学主义时,能够让人们回到五十年前,普遍接受不如今天那么外观亮丽、浑身土气的紫砂壶吗——尽管这土气用后是会变成内敛之光华的。 郑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