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文女士是一位驰名海内外的中国画家。她的作品,既师法自然,又提炼新意,既注入抽象,又妙墨营境,显示了深厚的传统功力,亦自辟了独特的艺术风貌。
在百花之中,荷花以其亭亭之姿,君子之风,一向为国人钟爱。古诗有云:“六月荷花荡,轻桡泛兰塘;花轿映红玉,语笑熏风香。” 就是姑苏地域民众泛舟荷荡的民俗盛况的真实写照。大文亦醉心于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红粉脱俗和玉骨冰心,觉得人若似荷花,荷花亦似人。纵观她的一系列荷莲新作,可喜地显露了她的艺术旨趣和变中出新的意向。中国画讲究笔墨、色彩和结构,也追求虚实和谐的统一,倘若将西洋画的技法与我国唐宋画有机地融汇一体,就臻于妙境,获得艺术的升华。大文的一些大幅荷花图内,显然从后期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之中得到触悟和借鉴,运用酣畅淋漓的墨色,在宣纸上形成游移变化的墨迹水痕,来显示荷叶的自然肌理,更大胆的缀饰以金色,丰富了墨彩的层次,提升了中国画的光彩和色度,给予人们一种莫奈油画中微妙色泽感和阳光感。陈郁的浓墨的衬托,粉白的荷瓣显得愈益洁清不染,随风摇曳多姿的莲蓬和在斜梗叶片之间飞翔的翠鸟,更增添了画面的律动美和意趣美。在不同的画面上,有的酐墨挥洒,雄健有力;有的笔迹婉转,疏朗飘逸;有的删繁就简,以形写神;有的笔飞墨走,难辨始终;有的墨意玄妙,物趣横溢。画家慧心巧思,不拘囿一格,挥毫无羁,探索画有尽而意无穷的奥妙,由此可见一斑。大文爱荷花,亦有托物言志之意,在人生的池塘里,应当返璞归真,超脱尘俗,如同娇艳圣洁的荷莲一样,也去做一株“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不染之花。
与荷花相映成趣的,还有牡丹和紫藤。牡丹的浓艳娇贵,被历代的文人墨客吟赞,而大文笔端的牡丹,却淡彩晕染,水雾氤氲,形神兼备,风韵雅致,毫无矫饰妍丽的俗工匠气。那幅紫藤画的也令人叫绝,虬结柯桠几乎占据整个画面,焦墨枯笔,犹如龙蛇飞舞之势,苍劲凝重;蓝紫花瓣充满画幅,致密无隙,花丛枝间栖息数只白羽小鸟在婉唱轻啼,画面天趣璨然,气势磅礴,使人有贯连墨丛、一气呵成之感。
大文还嗜好搜集天成怪石,敬绘慈悲佛像。我曾经书以“容华淡竚,绰约天真”八个字来形容她笔下的观音。她也赋诗一首:“神赐笔一枝,佛赠石万块。嘱我莫随波,逢源还甘来。程门当立雪,金石应知缘。日月原一体,大鹏翔九万。”以此来抒发胸臆,淬砺心志。
汪大文女士是旅美华裔画家中的佼佼者,如若她在艺术征途上能够不断地求索生活中的真善美,寻找艺术上的奥妙要义,不懈不怠,求新求变,那么一定会在艺术创作上发扬光大、前途无量。
王己千(为著名旅美画家、古书画鉴定家、收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