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家和 谈到艺术,似乎与逻辑风马牛不相及,因为艺术作品虽然手法各异千姿百态,但都是诉诸感性的,与理性的逻辑似乎格格不入。尤其是圈内人士(艺术家、策展人与批评家)更会不无夸张地大声呵斥,似乎一提“逻辑”两字就玷污了艺术。然而,被视为中国抽象艺术领军人物的丁乙正在上海龙美术馆举办的个展《何所示》,却颇有说服力地证明了艺术创作中逻辑的力量。 感性的艺术,为什么离不开逻辑?因为任何艺术,即便是追求惟妙惟肖的照相写实主义艺术,也要借助抽象的手法作形式上的处理,而这种处理一定是有逻辑的。这里的逻辑不是逻辑思维领域里的逻辑,准确地说是造型艺术的逻辑,也就是抽象的逻辑,或者说是形式的逻辑。这种逻辑虽然并不与感性相悖,但却是如中国那句充满哲理的古话所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仍然以丁乙为例,他之所以会走上抽象艺术之路,一上来就有一整套系统化的思考作为逻辑的起点:一方面他把绘画语言高度纯化到只剩下最简单的十字(“十示”亦即“米”字),其中只有点、线和格子;另一方面通过连串的、成片的格子的连续与中断,找到了创作的灵感,格子与格子的排列形成了造型结构,有了形状,也有了象征意义。 普通观众已经习惯在绘画里看逼真的写实、故事的情节,他们看了丁乙的作品当然会连呼“看不懂”,但丁乙却将那种抽象进行到底:他从一开始借用尺与圆规“机械主义”地画十字,回归手工、回归书写地画十字,从平面化的视觉效果,回归景深与层次感;我们可以看到,丁乙在纯粹抽象的十字中不断创新。这种创新,是丁乙的逻辑的延续。更难得的是,他开始了一连串材料与媒介的实验:先是实验了多种纸张乃至纸板,绘画用的和非绘画用的;之后又选用了各种格子布,直到这次使用了木板;相应地,他还实验了各种笔,直到这次的木刻刀;他还用颜料来实验,结果证明了他在色彩方面的天赋异禀,以致他在进入21世纪的十五六年里,先使用荧光色创作了长达10年的系列作品,又在四五年前转向黑色系列。 逻辑的力量就这样伴随着他的不断创新一路走来。最难得的是在这次新个展里,他用创新精神的大爆发,再次证实了逻辑的力量:他用10幅高近5米的2015年的新作,来挑战龙美术馆挑高9米的主展厅的宏大空间。这10幅新作品不仅有十字、有荧光色、有黑色,而且首次采用了木板加刻刀,让观众耳目一新。 逻辑的力量在这次个展中还延伸到龙美术馆整体的展示空间里,体现为丁乙的作品与展览空间之间的互映互衬:10幅木板新作,与主展厅的宏大空间相得益彰,形成宏大的气场;龙美术馆清水混凝土的展墙让展览空间的视觉元素极简,而丁乙那姹紫嫣红的荧光色系列与“墨分五色”的黑色系列作品的视觉魅力,反而得到全方位的呈现。来自英国的国际策展人马啸鸿更有意识地将丁乙的作品按照色彩与造型特点形成主题性的单元,集中出现在龙美术馆格子型的空间里。展览还按照“文化园林”的总体设计,让观众的观展经历变成一次“游园活动”。丁乙画面上的格子形状,与龙美术馆空间的格子形状从逻辑上贯通起来,让观众如痴如醉,不管他们能否看懂抽象、理解抽象,都被作品与空间之间形成的气场所征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