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吴忠良 他操作时往往斜眼看着火苗,猫着腰伸手试炉温,突然喊一声“好嘞”,店面里顿时香气四溢。 日前,我回故乡张家港,表弟、唐家百年老店掌门人唐培龙请我吃拖炉饼,勾起我许多甜蜜的回忆…… 那是60多年前,我才6、7岁,外公在镇上开了个面店,经营面条、糕点,其中号称“江南一绝"的拖炉饼,生意特别红火。我是长外孙,特别受外公宠爱。我喜欢看他烤拖炉饼,他操作时往往斜眼看着火苗,猫着腰伸手试炉温,突然喊一声“好嘞”,店面里顿时香气四溢,顾客蜂拥而至,把拖炉饼抢个精光。看得多了,我也模仿他的动作,逗得旁人满堂欢笑。拖炉饼好吃,我很喜欢,每次外公怕卖光,都给我预留着。 我缠着外公教我做拖炉饼,外公总是笑着说:“你还小,将来你长大了,我再教你。”那时我多么盼望长大啊! 过了几年,面店不知怎的突然歇业了。外公只好回家种田。 1964年冬天,我去参军,临行前,我同外公道别,他连声说:“当兵好,当兵好!不过,拖炉饼我是教不了你了。”说着,他从邻居家借来了半升面粉,和上水,在锅里洒上几滴油,把面浆慢慢地摊开,等面浆干了,就铲起来让我吃。我说,这拖炉饼好吃,他苦笑说:“这哪是拖炉饼啊,真正的拖炉饼外公是做不起来了。” 后来,我在部队当了干部,每每回家看望他时,都要给他一些钱和零碎粮票,他总是喜欢,夸我有出息,说小时候拖炉饼没白吃。 上世纪70年代初,一个隆冬的季节,天下着大雪,特别冷,我最后一次见到外公,他背佝偻着,神态木然,再也没有和我提拖炉饼。没过多久,他就病逝了。家人整理遗物时,发现他枕头套下还塞着一些粮票…… 如今,家乡人的日子好过了,满街食品玲琅满目。特别值得告慰老人家的是,拖炉饼制作工艺已在唐家长孙唐培龙手中传承,并且被张家港市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