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点名的方式,是微信发红包。”谁抢了红包,就会被视为没来,“抢了红包的人,就证明他不知道我们的规则,直接证明他逃课了。”7月8日13时50分,吉林财经大学的一间教室里,一群特别的“学生”坐在了课桌前,拿出笔记,面朝黑板,等待“老师”上台。一番课前铺垫过后,一名特别的“老师”在“同学们”的瞩目下走上讲台,开始讲课。 这堂课的主体很特别,因为他们互换了身份——台上以老师的身份讲课的,是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三新闻班一名学生;台下以学生的身份听课的,是一群老师。 无厘头点名发红包 这堂课的主讲“教授”是男生杨宁。他的课堂规则是,“我的课堂上,可以随时使用手机;大家也可以随时打断我的讲课;另外的一点要求是,为了保证老师们不要一直保持矜持,每过10分钟,如果没有老师举手提问或者回答问题,我就会把课停下来,和大家好好谈谈人生。” “选他当‘教授’,是全班投票的结果。”一位同学说,大家把票投给杨宁,主要是因为他“颜值爆表”、机智,口才也好。 果然,在课前点名环节,杨宁就展现了他的机智,“我点名的方式,是微信发红包。”但是,这个红包,是一场“鸿门宴”,“抢了红包的人,就证明他不知道我们的规则,直接证明他逃课了。”他还特意提示:“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如果你们抢了,就视为没来。” 面对这种无厘头的点名方式,在座的老师们也变得调皮起来,现场评论杨宁,“差点就抢了,错过了发财的机会。” 聊大学生咋运用新媒体 随后,杨宁带大家切入课堂的正题,“这堂课,我要讲的内容是,新媒体传播在大学生中的运用。”他首先抛出问题:“新媒体是什么?” 第一排的一位老师马上举手答:“新媒体就是新的媒体。” 关于新媒体,杨宁为大家灌输了新解:他用大一时淘汰的手机说事,证明安装不了软件的手机会被很快淘汰;他用大学生寝室门上贴着的外卖菜单说事,介绍了取代传单的订餐App;他又说起滴滴打车、支付宝、课程格子、网课等一系列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软件…… 整堂课,杨宁都是用PPT与视频结合讲解的方式,讲述大学生与新媒体之间的事儿,“其实,我是想讲,老师们,不要恐惧,也不要抗拒,以后在教学课堂中请多多使用新媒体,这真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 “我给老师们讲新媒体,是班门弄斧,但大学生们是如何使用新媒体的,老师们一定不知道。”杨宁自曝大学生们是如何使用“期末论文写作2.0”,让老师找不出论文的漏洞,以此证明,大学生们与新媒体早已融合。 刚刚被学生给“上了一课”,老师们也受益匪浅,作为一名60后,教新闻史的王老师很感慨,“我平时上课,只使用过PPT,对于新媒体,真的有些陌生,今天才知道,原来学生们对新媒体的理解,比我们还深刻,看来以后我要多向他们学习了。” 据《新文化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