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对于自己和世界的看法,会逐渐地缜密厚重。
[南京]李海燕
音乐剧《少年台湾》以蒋勋的诗《愿》收尾,这首诗特别感人,适合久久吟诵。“时间……把你……推搡到生活的怀抱之中”,记不得是在哪篇小说中看到的这句话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愿”:我愿是满山的杜鹃/只为一次无憾的春天/我愿是繁星/舍给一个夏天的夜晚……你是笑/我是应和你的歌声/你是泪/我是陪你的星光……
那天看音乐剧《少年台湾》前,我匆匆去吃饭,未料听到一场对话。对话发生在两位阿姨之间,约在五十岁上下。我落座时,她们正谈着孩子,对面阿姨利落干脆地说:“我看你啊,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好像是对于上一段谈话的总结,这话应该是敲在了这边阿姨的心上,也不容分说地把我一下子带进了这段对话里。不见她回应,那边又说:“看你以后怎么办。”
过了一会,这边才像回过神来:“我也是没有办法了。”话题转开,这边说最近老睡不着,医生叫怎样怎样。那边声音忽然高上去:“你怎么能听医生的呢?”这边嘟囔:“我不听医生的,听谁的啊?”那边像是放弃“治疗”了:“好好好,那你听医生的。”一边还是加一句:“我问你,你最近还学习了?”这句又让我心中一凛。她继续说自己是怎么上网看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知识。这边阿姨没话说了,那边阿姨进而说到怎么筛选身边的人:“那些充满负能量的人不要接近,我都已经够烦的了,哪里有工夫,哪里有心情,来听唠叨。”这边阿姨产生共鸣,开始说起最近交的男朋友,说到他是个小气的人,一起出门,非但不掏钱,还总想花别人的。抱怨一阵,她悠悠地说:“男人就是不够喜欢你,所以才小气。”大约是动了情了,那边阿姨说:“不是,不是,这种人就是小气,跟谁在一起都是小气。”……
这人生听起来真让人丧气,人到中年,离异或是丧偶,有一个让自己没有办法的孩子,身体也变得不太好。坐在傍晚的简餐店,用一个个的话题叙述自己近来的生活,坐在对面的人,虽不是最好的朋友,却也是可以说知心话的人,可她手里拿着标签,毫不客气地给你贴上,炫耀、嗔怪、安慰相混,谈话起起落落,情绪也跟着起起落落。
她们的谈话让我想到《天黑前的夏天》,多丽丝·莱辛五十来岁所创作的作品。小说很简单地讲述了一个女人的故事。中年的凯特以家庭为核心,也是家庭的核心。在那个夏天里,家人们各自去度假,凯特不得不独自一个人。她踏上旅程,脱离了原本的生活圈子,有了变化,几乎可以站在另一个角度去看自己该往何处去。当然后来,在有了这些经历之后,她还是回去了,但她已然和从前不那么一样了。我不能完全体悟到她的感情和变化,但我明白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对于自己和世界的看法逐渐地缜密厚重,在情感上的需求不那么热烈,却变得更加细腻、绵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