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韩非艺术简介 1979年出生,江苏响水县人 2002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201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江宏伟先生 现供职于江苏省现代美术馆,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江苏省美协花鸟画艺委会副秘书长,南京总统府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南京书画院特聘画家,南京邮电大学画院研究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 有一种说法,南师出来的画家善于新题材创作,南艺毕业的画家注重传统的深化。这或许只是玩笑,不能当真。因为韩非本科就读于南师,硕士完成于南艺,我想用这句话揭示韩非的画呈现出的多重含义。 我不喜欢美术界纠缠不清的传统和创新这两个概念,传统只是历代传世经典创作的汇总,是当代画家创作的参照系,不是规定;当代画家的经典创作,后一个时代就会成为传统。一个成熟的画种,技法、工具、颜料等是区别于另一画种的基本要素,这些虽会随时代而有所丰富和发展,但完全抛弃了就是另一个画种。捡拾前人的一鳞半爪谓之传统,另起炉灶谓之创新,都是缺乏创作能力的自圆其说。在一个成熟已千年以上的中国画范畴里,画家自觉不自觉的都会受到前人成果的影响和束缚,所谓创新,不可能是绝对的原创。欣赏语境里有时也以传世作品为依据,衡量作品的优劣,同样只是参照。中国画的创作和欣赏标准,应该建立在不外基本范畴的前提下,审视艺术水准的高低,无需在传统和创新的概念间纠结。 韩非准确地把握了中国画创作的本质,他恪守规范的创作方法,以凝炼的技法实现完整的个性表达,画出了自己的新意。这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如任何一件产品,不同的时代,要有符合人们审美需要的不同呈现。与前人相同则旧,不同而偏离人们的审美习俗也不讨好,传统和创新常常落入这两种尴尬的境地。韩非则以娴熟的技巧,开阔的视角,自觉地创作出了属于现时代经典的工笔花鸟画。 面对传世的经典创作,真正的艺术家都希望自己有不同于前人的独特呈现,这其实是普世的符合画家与赏画人共同愿望的新与变。韩非说,山水有不同的地形地貌,人物有古今多姿多彩的服饰,唯独花鸟、鱼虫、走兽,亘古永恒没有改变。工笔花鸟画的技法、技巧,留给画家发挥的余地并不大,韩非的导师江宏伟先生开创了在整个画面基材上满染底色的技法,成就了新工笔这一流派,强化同样的方法是光大导师的成果,超越更是对这一流派的贡献。韩非明确认识到在工笔花鸟领域留给自己独特呈现的空间有三个方面:色彩、图式、亘古不变的画面元素的选择和搭配。 韩非的画引起我重视恰恰是因为图式,他将其导师的满染底色赋予了新的意义,中国画的基材色彩,原本只是画面的衬托,至多是色调,而韩非的创作每一块底色都是画面有机的组成部分,有些虽是简单的几何图形,却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性和中国画本源的装饰性。这就像西画,基材的每个角落都是画面的承载,偶有漏出基材的本色,同样也是画意。我相信韩非并没有拘泥于中国画和西画固有的技法,只是为了画面的完整性不自觉地运用相宜的一切艺术手段。没有人规定画面覆盖基材只属于西画,何况方法仍是中国画的晕染,这进一步打破了中西绘画的界限。 底色有了意义,色彩的发挥自然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明快、朦胧,各种糅合,可以承载画家更多的自我寓意。屏风、柱础、佛像、太湖石等等,一切既有的中国画元素都可以成为花和鸟的陪衬,反映画家主观的万千寄托。其实所有的一切都不用画家去诠释,赏画人看到就是一个字:新!加上精湛的绘画技能,就有了独到的完美呈现。 绘画和赏画语境对花鸟画的理解,往往以宋画作为工细的极致标本,在花鸟画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工笔和写意沿着不同路径演绎前行。多数人把工笔理解为写实,宋以后的工笔花鸟也确实以工细写实为基调,但我认为写实花鸟的极致是五代徐熙、黄荃,宋画花鸟是五代写实花鸟的简约、截取,或自然瞬间的捕捉,可以说是工细的写意,是写实基础上的超逸,宋画的精髓就在于这种超凡脱俗的逸气。师宋画者殊不知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气息,恰如石涛所言:“古人从神品悟得逸品,今人从逸品中转出时品,意求过人而无过人处。”韩非的画可贵在融合古今多重元素,以现代气息总领,实现了一定的超逸。 2016年1月24日于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