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丽明(作家) 前两天各大媒体都在声讨那个日本裁判,说他送了一个点球给巴西,那个点球的确送在点子上,内马尔踢这个球之前,表情紧张得忧郁,他踢进了,保证了巴西的胜利,我也为之松一口气。 为什么巴西一定要赢?揭幕战之前,媒体上放出预测来,都说东道主首战不败是世界杯的传统,就在那个瞬间,我突然觉得,脑子像进了水的海绵,变沉了,这些关于巴西应该赢的论据,一下子让我有了悬念,有了负担。万一巴西赢不了呢?乖乖,一个传统就被打破了,万众球迷的心就伤了,还有跟着来的蝴蝶效应……而且,那么多的“应该”,也会加重巴西队的思想负担吧?克罗地亚队是不是反而放开了呢? 这个悬念到了第二天早晨,揭幕战结束自然就放下了,可是悬念产生的那个瞬间的记忆还是那么清晰,从那个印象到现在的一致声讨应该怎么理解?我去翻冯达庵的《心经广义》,这本书我看过不止一遍,实在抽象高深,看过了还是不懂,可是遇到抽象的意识问题,我还是喜欢翻它,借机亲近一下其中的概念。 冯达庵(1887—1978)是从广州高等学堂数学系毕业的,中文佛典几乎读遍。我认同他理解的佛学,他认为佛学在求证,不同于普通哲学和寻常宗教,唯一可以比拟的,是高等科学,只是研究的对象不同。他提到了意识分两种,五俱意识和分别意识。分别意识有三重法境,空间是意识虚构而成;时间是意识相续而然;依因果考察事情而得到了条理,得到了常识、科学、哲学乃至一切学问,皆意识参究所得。此三重法境,总由意识缘虑而来。缘虑之际,不无注意所在。要能于注意中不落沾滞之弊,否则,久滞成执,意识被牵愈频,终至攀援不息,甚至按自己的喜恶去造业…… 等等,让我把这些词汇铺进揭幕战的风云,先是“缘虑”,“注意”东道主利益,连我这种远在末梢的人都感觉到了分量,接着裁判落“沾滞之弊”,甚至造业以求,舆论也在“缘虑之际,不无注意所在”,对此敏感,发声谴责,各方面“业力一行,辄有相当气流返应”,“同类气流交互融合,势乃强大,”变成世界杯上的重大争议话题。 可是返本追根,一开始不就是多了一点关注么,况且希望东道主首战得胜,也是多数人的合理愿望,只因为那点灰色的“沾滞之弊”就将实现愿望的单纯快乐变成了展转缠缚的沉重心结,所以这是一个分水岭,想法再多,随发随收都正常,唯独不要依着分别意识沾滞到某一边,这“沾滞之弊”就是一粒硌人的沙子。照理说世界杯的眼睛雪亮,是容不得沙子的,可这粒沙子的本质也不过是一点意识,所以世界杯也很快就能把沙子化成口水吐掉,这样,它也好腾出地方去容新的沙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