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柳扬(扬子晚报南京采访部记者) 对于一个每次看球前都要百度复习什么叫越位的女记者来说,接到编辑小哥布置的世界杯命题作文,那感觉就像让“一杯倒”的人说说,这酒究竟是个什么味道。所以,今天所写,纯属酒后醉言,莫对号入座。 个人以为,对于中国球迷而言,2014年巴西世界杯跟以往任何一届最大的不同,不是土豪列强的怅然败走,不是史无前例的补水暂停,不是球迷伪球迷们都在买彩票,而是——往年陪你看球的是朋友,今年陪你看球的是朋友圈。 观战朋友圈,总能发现形形色色的人,现将其归纳总结如下。 第一种:脑残粉型。“桑巴军团,就是支持你!”“希望范佩西进球。”“God Bless Italy。”“今晚,内马尔为荣誉而战!”一句话配上一张图,观点鲜明,言语铿锵,你分明看到他刷了国旗油彩的脸上掩不住的庄重和痴迷。如果这个男人今年25岁以内,你可以理解为他为人热情率真;如果早已三十大几,并且当晚并没有下注,你更得佩服他荷尔蒙很足。 第二种:预言帝型。“今晚预测:哥伦比亚1:1希腊;乌拉圭3:1哥斯达黎加;英格兰1:2意大利”“哥早说过了吧,西班牙这次小组都出不了线,让你们买,血本无归了吧?”“虽然不喜欢棒子,但绝对能走得更远。”“妈的杰拉德,不到关键场次绝不失误,害我输钱。”世界杯期间,吃着铁板章鱼学着章鱼保罗的人不少。说到赌球,小赌彰显生活情趣,大赌则凸显空虚无趣。那些事后诸葛亮,与其骂娘不如自我惩罚,跪搓板和面壁思过吧,姐给你点赞。 第三种:装十三型。他四年看一次球,但评球总是语出惊人。“前场紧逼”多俗气,咱得用“高位反抢”。“补位”一词太大众,必须以“区域联防”替代。“后场倒脚”和“组织进攻”太平常,不如换成“由门将发起进攻通过后卫和中场有层次的传递寻找杀机”以及“核心球员穿针引线般地梳理进攻路线。”这让我不禁联想到这么一种人,嫌80万的奔驰内饰不够精致,怨100万的保时捷百米提速大于2秒,所以还是每天坐地铁转公交再步行半小时上班比较环保。 第四种:转发狂人。“世界杯各国战术普及”、“世界杯看球食物宝典”、“足球知识测试,伪球迷变真球迷。”每天乐此不疲转发。亲,你这么爱学习,你妈咪知道吗? 第五种:店小儿型。每到刚刚刷新比分或终场哨响之际,他便为你送上某某队特卖球衣,推荐某某球员代购同款,转发某某免费赠啤酒。像所有虔诚的吃货一样,昨天是红牛配周黑鸭,今天是百威和剑南春的混搭,明天是怡宝矿泉水稀释伊利舒化奶。这种男人商业头脑极强,刚从MBA毕业,升级销售主管指日可待。可能前途无量,虽然面目可憎。 第六种:爱国青年。“西班牙队不是以前的西班牙队了,英格兰队也不是以前的英格兰队了,但今天的中国队还是当年的中国队。”“其实中国队才是世界杯上最强的队伍,84年的世界杯史上,仅有三支国家队战胜过中国国家队。”“英格兰口号应该是:我们代表中国队!”尽管中国队之于世界杯就像“矮穷矬”之于女神,但为啥总有人将其放在一起?对,是森森的爱国热情,每每感染着我,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尽管吐槽种种,但我依旧热爱朋友圈里的世界杯,在这里,看得到绿茵场内,看得到绿茵场外。踢球的欢畅,离不开天衣无缝的配合;看球的快乐,少不了英雄所见略同的共鸣。电视机和手机的切换之间,午夜静悄悄上演的世界杯变得如清晨热闹的菜市场,新鲜有味道,丰盛而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