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如苍白湿润的铃兰,拂晓时,她躺在我身边。”读夏志清《张爱玲给我的信件》,让我想起了庞德的这首诗歌。坦坦白白,鱼雁往返,一笔一划,一字一句,张爱玲与夏志清以三十余年的往复书简,告诉我们如何思辨、如何质疑、如何哀伤、如何劝慰、如何告别、如何任性脆弱、如何柴米油盐……织造出一幅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独特风景。试着辨识那些字里行间的迹证与致密的人情脉络,然后,终有一天,我们总会懂得人间的真实。 张爱玲、夏志清俩人通过持续书信来往成为精神至交,他们之间的信件真实、真切,让我仿若自己手捧着信笺,感触当时交流的坦诚天真。张爱玲晚年苍凉凄苦,在书中夏志清惊叹:“她太苦了!” “志清,多谢你来信问候,我这几年是上午忙著搬家、下午忙著看病,晚上回来常常误了公车。剩下的时间只够吃睡,所以才有收信不拆看的荒诞行径。直到昨天才看了你一九八五年以来的来信。 ” “我这样莫名其妙,望你不会见怪。你来信问我为何不趁目前中国出版界女作家热振作一下,问题在于我得了慢性病。虽然不是大病,但光看牙医就是两年多,目前还在紧急状态。收到信,只看帐单和紧急的业务信,你,还和久不通信的炎樱的信,都是没有看就收起来了。日而久之,我也荒废了日常功课。” 夏志清先生倾其一生积累之信件,与千万“张迷”共享了文学史上一场精神盛宴。感谢夏先生临终之前给了“张迷”一次窥探文学女神内心世界的机会,希望藉此芸芸众生更懂她的文字,她的世界。 恢 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