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我现在想活得更自我些,他们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不管,我就想这样。”强强说着这句话的时候,面部表情有那么些不屑一顾。强强今年高一,最近与父母矛盾较大,根本不与父母沟通,每天固执的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上学、完成作业、玩游戏、补课……强强的父母觉得和儿子无法对话,一句忠告都不能给。父母无法接受强强这样的“冷漠”,就连妈妈伤心流泪,强强也无动于衷。
强强对于现在的生活很委屈:“我每天烦死了,他们‘监视’我,每天通过各种方式干预我的生活,一会儿穿衣,一会儿穿鞋,一会儿做作业,一会儿学校人际交往,一会儿吃饭……我烦死他们了,怎么甩也甩不掉。”因为父母的“步步紧逼”,强强觉得烦躁不安。
指导:周爱珍(“陶老师热线”辅导老师)
冷漠,听起来让人很不舒服,比如,我们骂人冷血就是这个意思。案例中强强的冷漠更多是一种隔离,是一种防御方式,是针对父母过多的焦虑投射而设置的阻挡,是潜意识为了保护机体的生存而自动生成的防御方式。强强为什么用“冷漠”来防御,而非其他方式呢?强强无法挣脱父母的焦虑网,身陷其中不能自拔,强强挣脱的意愿越强烈,父母越着急。父母越着急,越想控制,强强越想挣脱。这是个恶性循环圈,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只等待着平衡被打破那天,强强的“冷漠”就消极的打破了这个怪圈。当强强“冷漠”的时候,心灵就好像离开躯体去看待发生的一切,心灵成了旁边者,自然也就感受不到父母投射过来的焦虑,自然也不需要处理不适的感受,也就不存在对父母这些焦虑作出回应。所以经常出现父母过于着急和担忧,过于投射自己的焦虑,孩子反而越来越冷静,甚至“冷漠”,所以经常会有“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场面。
面对这种情况,最好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其次,当冷漠成了一种普遍的防御方式的时候,如果带来人际之间的不适,要经常反思,甚至想想是否自己拿着“冷漠”的剑对待所有人了。再次,父母要适当给孩子空间,不能过多投射自身的焦虑,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要不断调整哪些是自己要干预的,哪些是需要放手的。 朱 姝
心理问题可上“校讯通”咨询
由江苏移动与扬子晚报《成长周刊》栏目联合打造的校讯通社区心理辅导服务正式改版上线。用户可登录 http://class.jiangsuedu.net点击专栏进入(非校讯通用户可在网站免费注册后享受服务),您的提问,将会在48小时内得到心理专家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