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生活节奏紧促,人们对情感的宣泄和索求,似乎越来越倦怠、懒散。对微信朋友圈,却是个例外。从早上一睁眼开始,一天的吃喝拉撒、意淫腹诽,恨不能24小时全程直播:起床时有多么痛苦怨念,洗脸时看见眼袋白发有多么惊心,上班路上车有多堵、人有多挤、旅伴有多奇葩,单位里工作有多无聊、老板有多变态、同事有多八卦……朝言暮语,知无不言,肚里简直存不住一句话。看着这一地的鸡零狗碎,我常常心想:难怪网上有点什么风吹草动,要人肉个把二货跟玩儿似的——这蛛丝马迹星罗棋布,早都DIY成天罗地网了,想捉拿归案,还不是分分钟搞定。 有一回,圈里的Z同学召集我们小聚。从一见面,Z就兵荒马乱地张罗忙活,举着手机四处合影,跟人照完了跟菜照,然后战地记者一样时不我待地往朋友圈上传,听到回应、点赞的再逐条回复,一餐饭吃得神不守舍,仿佛此行的目的就是采风,为朋友圈的更新提供图文并茂的新闻稿。这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微信之间也”的玩法,如果是自拍自现,倒也没什么可说。问题在于,不是在座的所有来客都乐于此道——同桌的另一位女“朋友”A因介意自己的形象被公开,坚决反对Z把大家的合影传到网上;Z同学却因为“难得约齐这么多位老师”非要分享不可,吵吵嚷嚷各执一词。后来,虽说因为以A为代表的反对方略占优势,Z不得已忍痛删除了那张照片,可换上去的一张却依然有A的侧影。接下来的结果,自然是弄得叽叽咕咕不欢而散,小团圆成了拉仇恨,怨声四起。 像Z这样对朋友圈怀着病态热诚的骨灰粉,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认识一个无手机不成活的小伙子,昵称叫做“吊丝Y”,三十大几了总算找到一个可心的女朋友,各种幸福和喜悦,忙不迭地晒给全世界,没想到忘涂防晒霜,爆隐私爆出了小意外:第一次亲密接触,他把“世界上最美的印记”——女友“虞姬”脖子上的吻痕照发到了朋友圈里,围观的看客添油加醋地一通调戏,不荤不素的弦外之音里,“虞姬”俨然成了欲女。那女孩从小家教甚严,这次恋爱,又似乎还踌躇在可与不可之间,先被人扣上这么一盆脏水,又羞又恼又委屈,果断提出分手。这下吊丝Y抓了瞎,送花、围堵、挂条幅,一系列苦情戏码演了个全套,女友总算回心转意,只是警告他:两人之间的私密事,再不能对外公开只言片语。吊丝Y赶紧信誓旦旦地应下。然而不过半年,吊丝Y对虞姬的痴迷一点点淡化,对手机的依赖却死灰复燃,常常把女友晾在一边做候场嘉宾,自己则重新投身火热的朋友圈,芝麻绿豆的闲事都拿来往圈里现。女友从失落到隐忍,终于决定转身。发给他的最后一条微信,离恨幽幽兼余音袅袅:虞姬不争手机宠,妾身去也。 手机是给成年人最贴心的玩具,可是这“心”贴得太紧了,似乎总难免跟亲近的人疏离。“退而结‘网’,临冤羡‘虞’”——这应该是迄今为止,吊丝Y发在朋友圈里最回味深长、营养丰富的一条讯息了。 阿 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