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笔记 江晓帆 先前出门旅游,必然要站到每一处景点或者地标性建筑前面拍照留念,有图有真相,不然心里空落落的,就跟没来过似的。大学时候跟同学去苏州玩,三四个人合用一只傻瓜相机。拙政园门口自然是要拍一张的,时值旅游旺季,游客熙熙攘攘,好不容易挤出一点点缝隙,赶紧站定了,嘴也咧开了,剪刀手也比了,照片冲洗出来一看,我的脸被一只拿相机的陌生大手挡住了,那只手倒是拍得纤毫毕现:指甲修得很干净,根部有月牙白,腕子上还戴了块大金表,时间指向十点三十六分。这事都怪我同学,她一心想着赶紧给我拍完,自己好站过去比剪刀手,所以快门按得匆忙。当然我给她拍的那张也不怎么样,她头发支愣着,双眼紧闭,口型怪异,旁边一对小情侣的比例比她还大,笑得也比她甜。我安慰她说,你肯定有一张清晰的美照存在他们的相机里。 好多旅游纪念照片我都不愿意再拿出来看第二遍。有一张参观某种植基地的,金黄的巨型南瓜后面,探出一个眉目不清,男女不辨的小脑袋,说是谁都可以;还有几张陪亲戚爬长城时拍的,当天大风,我穿着鼓鼓囊囊的羽绒服,敞着拉链,衣角横飞,表情猥琐,怀里还抱着谁家的娃娃,小家伙撇着嘴想哭,搞得我愈发像个偷小孩的老拐子。 我认识几个摄影发烧友,旅行时拍什么,对于这帮偏执的家伙而言,具有不一样的意义。他们驱车上千里,苦苦蹲守好几天,不过是为了拍几只鸟,一丛草或者一缕光。一旦照片效果不满意,次年还要重新来过。我随他们去了一次云南元阳,大年初一就出发了。当时的梯田确实神奇壮观,看了两天我感觉差不多了,但他们不肯离开,说要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线下,用不同的设备和手法拍摄梯田的不同姿态,这几天有雾,得驻扎下来等天晴。其中有个朋友痴迷于拍摄古镇,三年来走了几十个老村寨,不仅被狗咬过,被蜂蜇过,还摔伤过腿,拄着拐继续拍。他们拍的照片是真美,比实景都美。 我也曾梦想像他们似的,拍出精彩的风光大片来。刚用单反时很是激动了一阵子,兴冲冲搞了很多设备,每次出门都披挂一身。不过我缺乏耐心,眼看自己拍出来的东西并不见多惊艳,马上就烦了。旅游嘛,攀山涉水已经够耗费体力了,再挂这么重的摄影器材,实在辛苦,索性弃之不用。遇到心动的风景,摸出手机拍一拍,什么取景啊,构图啊,随便了。 就这样,我又攒了一硬盘失败的风景照片:缤纷绚烂的秋日山林照片上方,横亘着几根电线;黄灿灿的油菜花田一侧,有堵破旧的红砖墙;蔚蓝的大海上,海鸥翩跹,白浪滔滔,偏偏右下角漂了一只粉红色拖鞋……我把照片发在朋友圈,那些家伙从来看不到美好的一面,抓住瑕疵取笑起来就没完。他们认为我最好的照片是在鲁西南郊区拍的一个公告牌,这块牌子高高挂在一片菜园的篱笆上,上面龙飞凤舞写着几个毛笔字:“谁偷摘我家豆角谁是王八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