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水流年 王贺安 周丽萍 我的父亲周振福,是38军113师的侦察英雄,一生多次立功,包括三次大功。他跟随38军的足迹,从山东打到东北,又一路南下过山海关,跨黄河渡长江,一直打到滇越边境,转战十余省纵横万余里。1950年又跨过鸭绿江参加了朝鲜战争。 父亲是家里的长子,出生在山东省沂蒙老区的临沭县一个叫牛山的地方。在他18岁那年,日本鬼子大扫荡,父亲目睹了鬼子用恶犬把村里两个人活生生咬死的惨状后,毅然走上了抗日救亡之路。 那时鬼子经常下乡扫荡,村里人只得挖地道躲避。在一次鬼子进村搜索时,他年仅4岁的小弟弟哭闹不止,危急关头,他母亲为保全大家的性命,死死捂住他的嘴,弟弟窒息而死,母亲随后自杀身亡。消息传到部队,全体官兵群情激愤。父亲一言不发,两眼冒火,把悲痛,愤怒,仇恨都深深地埋在心里。勤学苦练,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侦察兵。 父亲身材高大,方脸,剑眉,身体强壮,行动敏捷。一次父亲随排长等三人去执行任务,中了五个日本侦察兵的埋伏。鬼子想抓活口,所以没开枪,举起刺刀冲了过来。排长手快,抬枪就打死一个,没等开第二枪,第二个鬼子就端起刺刀冲向排长。我父亲和另一个战友同时与鬼子拼开了刺刀。排长刺伤一个鬼子后,自己也受了伤,战友也挂了彩。危急关头,父亲刺杀了眼前的鬼子后,冲过去救负伤的战友,谁知,这个家伙非常凶狠,难以对付,最后在排长的策应下,父亲终于刺死了这个恶魔。后来在表彰会上才知道这个难对付的家伙,是日本军中赫赫有名的“军中之花”。在当时十分艰苦的抗日环境中,这次战斗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也使刚满20岁的父亲一战成名。 日本投降后,父亲随军奔赴东北,参加了“四战四平”,四平战役是林彪打得最艰苦的战役,当时父亲带一个排火力侦察,在坟丘地遭暗堡群伏击,除父亲二人外全部阵亡。等他们把重要情报带回时,部队已经给他们开过了追悼会。侦察兵经常深入敌后,九死一生,父亲身边的战友牺牲的不计其数,给父亲开追悼会也不止一次,他能活下来实在是一个奇迹。每逢说起这事儿,父亲总要感谢教他拼刺刀的排长,是他把真功夫传给了父亲。 朝鲜战争期间,在彭德怀总司令亲自批准下,为打好第二战役,需切断敌人的退路,由38军300精英组成的特战队,深入敌后百里炸武陵桥,父亲就是核心人物之一。电影《奇袭》描写的就是这段历史。特战队在完成了任务后又回防三所里,彭司令兴奋地大喊:38军万岁! 父亲的晚年是在南京度过的,每当提起往事,他总是说战争太残酷了,死了太多的人。他说:“每次武装侦察都得死几十个人。记得有一个年轻人,头天刚补充进来,他还在为当上侦察兵兴奋不已,第二天胸部就被打成筛子了。他才18岁,更让人心疼的是他隐瞒了哥哥刚牺牲的事儿,真不该让他上啊!” 父亲70多岁时头发全白,仍保持着军人的作风,板寸头,身板笔直,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父亲从不生病,只是在朝鲜战场上被弹片炸伤,手上留下残疾。父亲对部队和战友始终怀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每当国庆大阅兵在电视上看到“万岁军”38军的代表,338团或339团的队伍过天安门广场时,他一定会立正,敬一个标准的军礼!而后就一言不发陷入久久的沉思…… 80岁那年,父亲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