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服务热线:400-661-9909
您的位置:首页 > 扬子周刊 > 声色周刊 > 天下父母心
在线登报
天下父母心
  • 作者:佚名 2014/6/30 6:13:15 来源:扬子晚报 【字号: 】 查看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名言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追根求源,这话来自老佛爷慈禧太后的一首诗,据说慈禧母亲八十大寿时,她没时间去参加寿宴,就写了一首诗,装裱好让侍臣送给母亲。诗曰: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首诗情真意切,通俗易懂。就是“可怜”二字有点费解。其中“可”是值得、应该的意思,“怜”有珍惜、赞叹的意思。“可”与“怜”组在一起,大多数人都看作是怜悯、同情的意思。“可怜天下父母心”,也就成了“天下父母心”实在很可怜了。近日,我因小腿静脉曲张,在省人民医院手术,住院十日,与病房四位老人相处间,感慨良多。

    医院床位紧张,所以男女不分,同室两位病友都是高龄老太太。睡在我左边的是八十六岁的王奶奶,来自苏北阜宁。老奶奶慈眉善目,极善交谈。她自我介绍:“九刘十八张,一大半姓王。我家住王家庄,是大姓……”

    王奶奶子孙满堂,来看她的人川流不息。有几位在南京开快餐店,王奶奶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嘱他们:“油多不坏菜,来买盒饭的都是农民工,他们出汗多,花力气,要多放盐,多放油。不能买地沟油啊,那要五雷轰顶的……”一位有孕在身的晚辈来了,她告诉我:“再过三个月,我就有灰孙子了……”言语间充满喜悦。

    看得出,来的人大多强作欢颜。因为他们都知道老祖宗来日无多了,胃癌晚期。

    服侍王奶奶的护工刘阿姨,五十来岁,安徽来安人。她当护工十多年,与各种病人为伴,吃住在病房。为了多挣几个钱,她要同时服侍几个病人,日夜在病房间穿梭。她听说传染科护工费高一倍,又到那儿揽活了。刘阿姨为何这般奔忙?为了帮儿子在苏州买婚房。儿子大学毕业后,在苏州城里有套近百平方米的公寓房,但女友嫌小,没有一百五十平方米不嫁。

    睡在我右侧的,是来自泰州的李奶奶,服侍她的是老伴陈先生。陈先生是建筑工程师,已是风烛残年,自顾不暇,要他照顾老伴,真是力不从心。他常因倒水翻了,拿药忘了,端饭迟了……惹李奶奶生气。为此,陈先生很无奈。

    两位老人有两个引以自豪的儿子,大儿子已移民美国,很难顾及二老,只有在电话里讲讲那句让人欣慰的话,“你们要多多保重啊!”小儿子在南京开了家贸易公司,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每次来,都是握着手机,“喂喂喂”地向公司员工作指示。要不就是打开手提电脑,查看各地业务情况。他忘了询问母亲的病情,也没时间与医生沟通,把病房当成了办公室。有时,连招呼都不打就急匆匆走了,李奶奶看着儿子的背影,一再叮嘱:“路上人多,车子开慢点……”

    一天,病房里来了位陌生人。一问才知道,是李奶奶儿子公司的员工,被派来服侍病人的。他心有不满,气狠狠地对我说:“这种儿子,白养的!”

    我出院时,王奶奶在收拾衣物,她说先回家住几天,过两三个月再来。刘阿姨已经拎了行装,到传染病区去了。李奶奶与陈先生,一个躺床上,一个坐床沿,相对无语。他们不时地望着床头的手机。这新款智能手机,是儿子留下跟他们联系用的。

    陈先生指指报纸上一行大标题,李奶奶看了一眼,心领神会。“养老院”三个字十分醒目,看来,那儿才是他们最佳的归宿。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名言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追根求源,这话来自老佛爷慈禧太后的一首诗,据说慈禧母亲八十大寿时,她没时间去参加寿宴,就写了一首诗,装裱好让侍臣送给母亲。诗曰: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首诗情真意切,通俗易懂。就是“可怜”二字有点费解。其中“可”是值得、应该的意思,“怜”有珍惜、赞叹的意思。“可”与“怜”组在一起,大多数人都看作是怜悯、同情的意思。“可怜天下父母心”,也就成了“天下父母心”实在很可怜了。近日,我因小腿静脉曲张,在省人民医院手术,住院十日,与病房四位老人相处间,感慨良多。

    医院床位紧张,所以男女不分,同室两位病友都是高龄老太太。睡在我左边的是八十六岁的王奶奶,来自苏北阜宁。老奶奶慈眉善目,极善交谈。她自我介绍:“九刘十八张,一大半姓王。我家住王家庄,是大姓……”

    王奶奶子孙满堂,来看她的人川流不息。有几位在南京开快餐店,王奶奶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嘱他们:“油多不坏菜,来买盒饭的都是农民工,他们出汗多,花力气,要多放盐,多放油。不能买地沟油啊,那要五雷轰顶的……”一位有孕在身的晚辈来了,她告诉我:“再过三个月,我就有灰孙子了……”言语间充满喜悦。

    看得出,来的人大多强作欢颜。因为他们都知道老祖宗来日无多了,胃癌晚期。

    服侍王奶奶的护工刘阿姨,五十来岁,安徽来安人。她当护工十多年,与各种病人为伴,吃住在病房。为了多挣几个钱,她要同时服侍几个病人,日夜在病房间穿梭。她听说传染科护工费高一倍,又到那儿揽活了。刘阿姨为何这般奔忙?为了帮儿子在苏州买婚房。儿子大学毕业后,在苏州城里有套近百平方米的公寓房,但女友嫌小,没有一百五十平方米不嫁。

    睡在我右侧的,是来自泰州的李奶奶,服侍她的是老伴陈先生。陈先生是建筑工程师,已是风烛残年,自顾不暇,要他照顾老伴,真是力不从心。他常因倒水翻了,拿药忘了,端饭迟了……惹李奶奶生气。为此,陈先生很无奈。

    两位老人有两个引以自豪的儿子,大儿子已移民美国,很难顾及二老,只有在电话里讲讲那句让人欣慰的话,“你们要多多保重啊!”小儿子在南京开了家贸易公司,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每次来,都是握着手机,“喂喂喂”地向公司员工作指示。要不就是打开手提电脑,查看各地业务情况。他忘了询问母亲的病情,也没时间与医生沟通,把病房当成了办公室。有时,连招呼都不打就急匆匆走了,李奶奶看着儿子的背影,一再叮嘱:“路上人多,车子开慢点……”

    一天,病房里来了位陌生人。一问才知道,是李奶奶儿子公司的员工,被派来服侍病人的。他心有不满,气狠狠地对我说:“这种儿子,白养的!”

    我出院时,王奶奶在收拾衣物,她说先回家住几天,过两三个月再来。刘阿姨已经拎了行装,到传染病区去了。李奶奶与陈先生,一个躺床上,一个坐床沿,相对无语。他们不时地望着床头的手机。这新款智能手机,是儿子留下跟他们联系用的。

    陈先生指指报纸上一行大标题,李奶奶看了一眼,心领神会。“养老院”三个字十分醒目,看来,那儿才是他们最佳的归宿。

  • 上一篇: 豆腐渣
  • 下一篇: 母爱别谈
  •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大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谢谢监督。】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用户名:匿名发表 *不选请在前面输入您的大名
    *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输入4位数的验证码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恶意重复发帖;
    四、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广告联系电话
    免费服务热线:400-661-9909

    广告服务传真:025-84460253
    业务一部:1380903946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业务二部:13913827499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业务三部:1385172733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业务四部:15905145739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会员协议

    版权所有 南京海盟广告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7 扬子晚报广告部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400-661-9909 传真:025-84460253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山南路230号安瑞大厦4楼 QQ热线:494305431

    苏ICP备1104408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