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暑假已经过去大半,大学生们暑假之前雄心勃勃列下的读书目标都完成了吗?暑假之前收拾了一箱带回家看的书打开过吗?还是暑假结束后又原封不动地把一箱书带回学校呢?扬子晚报记者针对受访的106名大学生做了大学生暑期读书情况微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80.19%的大学生暑假前有读书计划,仅有8.49%的大学生完成了预期的读书目标,28.3%的大学生表示预期读书目标完成了一半。而63.21%的大学生没有完成预期的读书目标。 扬子晚报大学生记者 喻贤璐 现象 有读书的心却难有行动 “每次放假之前,我都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利用假期多看几本书‘充电’。回家前,在纠结要不要带几本书回家看呢?左挑右挑带了两本放在行李箱里。等快开学了,整理行李箱时才想起,我还带了两本书回来呢!”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的刘同学向记者说起了她的烦恼。刘同学透露,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只发生在某一个假期。她曾经带了计算机二级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书打算假期好好复习。“刚放假一两天有翻过前几页,六级单词看了第一章,就再没有下文了。暑假结束时,书上落了一层灰。”刘同学说,看不完还得带回学校接着看,“书放在包里既占重量又没有看过,心里很不是滋味。”一来二去地折腾,刘同学也总结出经验,“千万别指望你的假期能用来学习!” 刘同学认为,假期里阻碍她读书的最大障碍就是网络。“读书的时候忽然遇到一个问题想去网上查一下。”然而一开电脑,书就被放在了一边。刘同学说,开了电脑,就会顺便登录QQ、微博、人人这些社交网络。“挨个看一遍好友的新鲜事,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注意力也被新出来的电影电视剧吸引走了。书就真的成了电脑前的摆设。”与刘同学的烦恼相似,河海大学的段同学也表示没有完成读书目标。“一觉醒来一上午就没了。”段同学说,自己“一回家就比较懒。”段同学透露,她前一段时间在南京驾校练车,同时在学校团委做实践简报。回家后主要是休息和娱乐,看小说的时间居多。 “我一直觉得用手机看电子书不算读书。而且我看的大部分属于网络小说,按我爸的话就是不务正业。”段同学笑笑说,自己的读书计划里多是学术类或是杂文类的书。“觉得自己娱乐过分的时候就乖乖看书去了。”段同学说,“在学校看正经书的时候比较多,放假在家就不愿走脑子了。”尽管假期不能完成读书计划,段同学认为还是有必要在开学以后把这些书读完。“现在看的觉得自己记不住什么,但是等到用的时候看来的知识会自动往外蹦,这种感觉挺好的。” 调查 看电影打游戏“冲垮”读书计划 调查显示,53.77%的大学生认为是忙于看电影听音乐打游戏导致读书少,48.11%的大学生认为原因在于没有读书的氛围,41.51%的大学生认为是忙于工作、实习和社会实践,没有时间所致。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王同学今年考取了本校的研究生。身为一个考研成功的“学霸”,居然也没有完成暑期的读书计划。 “考研考的其实是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准确地说是应试的能力。”王同学说,考研期间他都是在图书馆学习的,“回到宿舍根本看不进去书。”王同学说,有几次他曾幻想着图书馆闭馆后,回宿舍能背一章政治或者一单元单词,“就从来没实现过”。然而,到了图书馆,安静的环境和学习的氛围让他能高效地完成备考任务。“读书和备考也是两个概念。考试优秀的人不一定都爱读书。”王同学说,“我是事件驱动型的人,没有需求就没动力。”暑期的计划和考研的目标都一样,要看到底有多大决心去实现它。 王同学分析出自己不读书的三点原因。“首先就是懒,有电脑在就想着玩了。其次是没自制力,我试过读几本书的,但是坚持不下去。读书需要安静心静,然而这种场景和机会不多。”王同学说,“第三是成效慢。从书本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需要的时间比较久,而且要重复读一本书才能了解它的思想。” “读书是打基础的过程,尤其在我们这个没有阅历支持的年龄,否则说出来的东西会很空洞。”王同学虽然认可读书的重要性,但也对读书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读书不是我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看一些推荐的文章,或者和某方面比较厉害的大牛聊天,获得知识的速度和成就感要高得多。”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余同学也没完成读书计划。她利用假期在南京某通信企业实习。“每到一个单位就要学习这个单位的系统,实习的时候要学习很多内容。这些实践知识书本上不会提到。”余同学说,学校教的知识只能用来打基础,具体实际操作还得从零学起。实习回家已经很累,根本没有心思读书。 余同学表示,通信行业的很多知识,并不是光读书就可以习得。与其死读书读死书,不如早日进入单位实习积累经验。同样忙于实习的文科生小赵是扬州大学大三的学生,她表示,实习工作的状态和平时学习上课的状态是不一样的,要面对更大压力。“现在学生上大学有几个是为读书去的?还不是为了毕业找个好工作?”小赵说,现在实习也是为了将来找工作做准备,“毕竟你读了几本书也不可能写在简历上,而实习和实践的经历也是很多企业都看重的。” 专家支招 参加书展和读书会随性地阅读 东南大学图书馆馆长顾建新表示,读书对人的影响是慢慢体现的,书中学到的知识也能够一生受用。顾馆长分析了大学生们不愿读书的心理,他总结出三点:功利主义、网络依赖症和浮躁。东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钱鹏给大学生们支招,“我们和很多大学生交流过,他们想读书却不知道要读什么书。我们就给大家列一些书单,定期推荐一些经典读物给大家阅读。”钱馆长说,“另外,就是建议大家看一看书展。”钱馆长建议,大学生们可以参加读书会。每周一次的读书会,是相互监督读书进度分享心得的好去处。 钱馆长呼吁,希望大家每天留出一段时间,关掉电脑抛开手机走进图书馆,静下心来阅读纸质书籍。“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入手。随性地阅读,在阅读中享受乐趣。” 看人家怎么完成读书计划 案例1: 列计划表写读书笔记 吉林大学 大二 刘同学 晒晒暑期书单 1、《乡土中国》作者:费孝通 2、《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困》作者:(印度)班纳吉 3、《这个动荡的世界》作者:龙应台 4、《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5、《社会性动物》 6、《心智的无意识活动》 刘同学说自己现在每天读书的时间差不多有8小时。刘同学介绍自己坚持读书的好办法是列计划表和写读书笔记,“列计划表就很生动啊,一边看一边写读书笔记的过程才能发现读书的乐趣。” 一些枯燥无味的专著在刘同学眼里也别有一番滋味。“《乡土中国》写得非常好,有大师的感觉。但是这样的书不是单独读它就能读懂的,首先需要有一些基本的积累,然后才会有兴趣点。” 案例2: 加入读书会定期写读书笔记 中国人民大学 大二 唐同学 晒晒暑期书单 1、《历史研究》作者:汤因比 2、《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作者:修昔底德 3、《真相: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作者:比尔·科瓦奇、汤姆·罗森斯蒂尔 4、《舆论》作者:李普曼 5、《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作者:古斯塔夫.勒庞 6、《陈力丹文集》作者:陈力丹 “我觉得读书是一种爱好吧,就像别人喜欢摄影或者吉他一样。”唐同学觉得书籍延展了自己人生的宽度,“能走出自己狭隘的小世界,去感受古今中外五彩斑斓的人生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唐同学表示,她的很多广告创意和文字都来自阅读。 唐同学也介绍了自己静下心来读书的方法,培养丰富的读书氛围。她加入了一个民间组织的读书会,“每天会跟他们切磋一下最新的读书心得,每周写一篇两千字的读书笔记。”唐同学说,“对我们锻炼思维和口才、结交良师诤友还是很有帮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