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龙美术馆、苏州博物馆、华人当代美术馆5家国内博物馆正式加入谷歌艺术计划,它们将陆续把馆藏精品数字化后上传谷歌虚拟展示平台,供更多国内外参观者浏览学习。据了解,迄今为止,谷歌艺术计划已与全球61个国家的700多家文化机构展开合作,其中,今日美术馆、尤伦斯艺术中心等15家机构来自中国大陆。 “虚拟美术馆时代已经来临。”在尤伦斯艺术中心副馆长尤洋看来,如今宅在家里,轻触屏幕,就能360度浏览远在万里之外的西方经典名画《蒙娜丽莎》,已经成为事实。中央美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王春辰透露,央美美术馆也在与谷歌艺术计划接触。不过,他认为,要想让数字化观展成为一种流行生活方式,各大展馆还得连续闯过三大关口。 国内博物馆多停留在扫码阶段 “展馆的网站绝不是数字美术馆。”在王春辰看来,数字美术馆必须具备两方面要素:一是把藏品做了高清化拍照后放到自家网络上或是第三方网络展示平台,诸如谷歌艺术计划;二是要做数字化展示,让参观者可以在他希望的距离观摩到艺术品暗藏的所有细节。若以此两条标准来衡量,不论国家博物馆还是中国美术馆都还没有自己的数字化展示平台。 “单从新技术运用层面来看,国内博物馆在世界范围居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属于十足的新媒体控,微博、微信每天都在更新。在他看来,国内博物馆在新媒体运用方面起步并不晚,只是大多更偏向于那些相对小型的科技平台,比如二维码、微信语音导览,而在更为复杂的新技术展示、研究、保管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不小差距。王春辰认为,“虚拟展馆将彻底改变观看原作的方式。无论普通人还是专业人士,都将看到更多有趣的内容。” 版权保护成为数字化潮流隐忧 谷歌艺术计划方面透露,中国新加入的这5家合作伙伴共带来了1300多件新藏品,其中,包括7幅“十亿像素”作品和超过40个在线展览。 当高精度的数字化资源在互联网公开共享后,是否会助长艺术品侵权的发生?“谷歌只是提供一个公共展示平台,展品版权还是归属于艺术机构。”王春辰说,至于高清化处理后,是否会为剽窃者大开方便之门,“这就要求展馆对每一件走上虚拟展台的作品,都协调好版权使用问题。” 至于数字美术馆的流行是否会影响到实体美术馆的参观流量,尤洋表示“根本不用担心”。他说,从展示角度讲,二者出发点完全不同,实体美术馆讲究的是展品与空间的关系,属于体验型;虚拟美术馆发挥的是信息导向的作用。先在虚拟展馆了解,再到实体展厅感受,共同构成一个连贯的认知过程。 据《北京日报》
|